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,三大服装产业集群类型对比

来源:五洲之星   发布时间:2021-04-30 13:48
规模化、专业化、集群化是服装产业形态发展的主旋律,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服装行业已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类型(专业市场导向型集群、出口导向型集群、大企业主导型集群)

  规模化、专业化、集群化是服装产业形态发展的主旋律,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服装行业已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类型(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、出口导向型集群、大企业主导型集群),对区域经济发展,与服装产业链的效率优化,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
市场推动型产业集群

一、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

  第一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“专业市场推动型”。该类型的集群内部,或者集群所在县(市)的内部,一定开办有专业市场。可以说,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在中国的服装行业是最有代表性的。
  众所周知,有型市场是无数小生产者与小商人汇集的舞台。这些小企业在市场里销售商品,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料,传递信息。这一基本特征在服装专业市场也表现的非常明显。
  中投顾问在《2016-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》中表示,专业市场通过发挥有型市场的基本功能,承担起服装集群里生产与流通的组织者的角色。不过,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集群都存在着有型市场。

  一般来说,这些市场自发形成后,因为管理薄弱,会逐渐演变为非正规部门,成为限制集群发展的瓶颈。两者比较,为什么专业市场能够在中国半数以上有代表性的服装集群里,成功的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呢?这一问题必须与地方政府的角色联系起来进行讨论。中国的专业市场多数是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开办的,市场里一般设有管委会,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其中任职,对市场交易的软、硬环境进行改造、监督、管理。这导致专业市场与传统的有型市场相比,产生了两大创新性的变化。
  (一)市场内部非正规的交易空间得到了改善。
  专业市场的管理方常常在市场内推行划行规市,并引进监督市场交易的工商,技监等部门,还设立了金融,物流,电信,餐饮,住宿等设施。专业市场内部的交易效率由此大幅提升。
  (二)将遍布国内各大市场的非正规的商人网络,改造成了正规的流通渠道。
  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中低档服装,日用品的销售,往往是由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贩来完成的。他们多来自浙江这样集群发达的省份。这些商贩们,为了追逐利润,在集群里的专业市场与各大消费地的市场里辗转,逐渐恢复了传统但非正规的商业网络。专业市场的管理方和他们支持的商人,借助这些商贩流动的机会,在集群和消费地之间,构筑了稳定的销售渠道。这使得不具备传统网络的商人,也能获得前往集群采购的渠道。专业市场开拓中低端国内市场的功能由此大大加强。

二、出口导向型集群

  第二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“出口导向型”,最大的特征,是出口占服装产值的5成以上,却没有开办专业市场。如同全球价值链理论所设想的,此类集群是依靠国际代工发展起来的。因此在集群整体的整体发展上具备以下特征。
  (1)出口导向型集群很少开办展会。由于国际代工中每次可以从发达国家的买家获取大量订单,该类集群没有进一步的动力开办展会,吸引更多的买家,或者确立区域品牌。
  (2)这类集群中,有一半以上的集群形成了与服装生产相关的产业链。但其数字不及专业市场推动型那么多。这是因为除了一部分大企业,此类集群的组织者往往处于集群外部。他们可以选择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采购原料,外放加工。参照每个集群的平均产值,会发现出口导向型集群的数字要高出其它类型一大截。这是因为国际代工更容易获得大额订单。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,中国纺织品,服装行业的平均出口利润仅有3%。可以说大量的订单,高额的产值,仅仅是为了弥补极低的附加值。国内常见的“中国不能一直做世界的加工车间”,“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”之类的批判,主要就是针对出口导向型集群的这一特点而发的。但要看到,此类集群仅占三分之一不到,并不是中国服装行业的主流。
 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,出口导向型集群有以下特征。
  (1)这一类型的集群里,企业创造出国家级品牌的案例极少。连有可能性的地区在内,总共不过4处。在海外畅销的品牌就更少了。这表明,在面向海外市场,进行OEM生产时,企业往往疲于应付国外买家对质量和生产管理的苛刻要求,没有充分的时间培养对于品牌的策划,设计能力。
  (2)这一类型的集群中,龙头企业出现的比率要超过专业市场推动型集群。这一点,要分成两种情况进行分析。第一种情况,集群里的中小企业靠出口市场为主,龙头企业却一直做国内市场。宁波是最典型的案例。宁波是一个以生产西装和衬衫为主的集群。当地拥有国内最大的服装巨头雅戈尔和杉杉。
  中投顾问在《2016-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》中表示,但另一方面,该集群8成的企业(大多是中小企业)以及8成的产品都向海外出口,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结构。第二种情况就是全球价值链理论所设想的,厂商在与海外买家的接触中,接受其生产和管理上的指导,逐渐发展壮大。这类企业一般都拥有自营进出口权,可以从海外直接接单。在加工能力不够的时候,也会分一部分订单给集群里的其他小厂。但是,一般来说他们没有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。与其比较,倒是下面介绍的外贸公司通过掌握的进出口权,真正的发挥着服装集群组织者的作用。

中原服装产业集群研讨会

三、大企业主导型集群

  中投顾问在《2016-2020年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》中表示,第三种类型的服装集群可称作“大企业主导型”。因为仅有11处,能否成为独立的类型,还有待商议。从表2统计结果和手头的资料来看,此类集群是以本土的大企业为核心发展起来,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销售。不过,由于没有成立专业市场,大企业不得不自主的组织生产和销售。由此,该类集群在反映企业成长的两项指标上十分突出。具体而言,
  1、此类集群中大企业的成长十分突出。如同表2所示,所有的集群中都能观察到龙头企业的成长。另,虽然数据不太严密,根据平均产值和企业数计算,此类集群每个企业的平均产值最高。
  2、此类集群中企业创建国家级品牌的案例相对来说最多。可以明显的看出,这些大企业针对国内市场较高层次的消费群,积极的推行品牌战略。从反映服装集群整体发展的指标来看,大企业主导型集群没有什么突出之处。
  3、只有一个集群里开办展会。大企业主导型集群中,营销活动主要是大企业围绕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展开的。他们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开办展会,推动整个集群提升档次,推广区域品牌。
  4、这一类型中形成服装产业链的集群最少。这是因为大企业能力较强,可以从外部直接采购中间产品,或者在公司内部一条龙生产。他们缺少与集群内其他企业分工合作的动力。

  服装产业集群,因其内涵要求,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、促进区域产业创新、提升区域竞争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以上是目前中国三大产业集群类型,及其优点与弊端的分析,希望对您了解服装产业生态有所帮助。

TAG: